2005年3月9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六版:文化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国图民国文献破损严重
婉彤

  北京消息 100年后,或许我们还能看到唐宋时期大师的真迹,而梁启超、章太炎、鲁迅等名人手稿却再也见不到了。“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民国文献将在100年内消失殆尽!”国家图书馆有关人士作出了可怕的“预言”。
  民国文献,指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至1949)年9月中国出版的中文文献。
  据国图研究发现,在馆藏各类、各历史时期的文献中,民国文献损毁状况最为严重。目前中度以上破损比例已达90%以上,有相当数量的文献甚至一触即破。据悉,这一现状还出现在民国文献数量较多的南京、广州、重庆等地图书馆。
  据介绍,国家图书馆所藏民国文献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存放在地下一层的保存本库,其余均存放在无恒温恒湿条件、不避光、不防尘的地上书库。俗话说“纸寿千年”,为什么民国文献竟比古籍损毁得更严重呢?国图图书保护组组长周崇润解释说,民国时期是由手工造纸向机械造纸发展的初级时期,造纸材料混杂,机械造纸制浆工艺落后,文献用纸质量差。普通报纸保存寿命为50到100年,图书100到200年。
  另外,资金和专业人才缺口都大,因而导致民国文献产生后几乎未得到很好的保护。
  据悉,目前,国图计划对馆藏民国文献采用纸张脱酸和纳米镀膜的技术来加固纸张强度,同时对其进行数字化和微缩化处理。虽然囿于资金限制无法大规模展开,但这项工作即将被提到日程上来。(婉彤)